

四
到了满天桃花的时节,他把家搬到了最爱的桃花潭,那儿离他出生的地方不过几里地。
这位官场弃儿,有更多的时间来看山水,读诗文,与朋友喝酒、唠嗑。
更多的时候,他独自在桃花潭边散步,思考人生终极问题。
他还尝试着做了一些生意,涉足的产业包括农产品贸易、房地产经营等。
尤其是他在桃花潭边盖的50多栋乡村别墅,梦幻又现实,野性又文艺,很受市场欢迎。
钱是赚了不少。可是,他总觉得生活里缺了点什么。
对,从来没有见过偶像李白,他心有不甘。
……
一天,他跟几个外来的朋友喝酒,其中一个人说,李白到了当涂。
当涂?离泾县并不远啊!
回到家,他忽然有一股冲动——邀请李白来桃花潭。
可是李白比自己大21岁,又是大唐顶尖艺术家、超级网红,他会接受一个乡镇企业家的邀约吗?
思来想去,殚精竭虑,他头疼了整整一个星期。
终于,他想出一个绝招:把李白“骗”来到泾县。
当然,是善意的骗。
偶像,你不是喜欢旅游,喜欢喝酒吗?
“我们泾县,有十里桃花,万家酒店”……在邀请信中他写道。
李白果然来了,满怀兴致。
五
那一年,李白54岁,正进入生命中最后几年。
他身上集合了太多网红的特点:才气、颜值、逗逼、倔强、冷酷、异性缘……
但这种知识分子网红,却很容易陷入苦逼,因为他们太较真,总喜欢跟自己作对。
他爱旅游,爱喝酒,爱写诗,大家都知道。
其实,他深懂传播之道,是一个炒作高手。
一个大V嘛,就要有大的样子,V的样子。
汪伦喜欢在桃花潭边徘徊,他最爱在悬崖边远眺。
他认为,悬崖能把自己带到一种神奇的人生状态。因为这个地方,能最大程度俯看天与地,聚焦生与死。
一次,他在华山之颠沉思,忽然发现有几个游客在附近指指点点,他马上就昂首挺胸,以手捻须,一逼仙风道骨的模样。
后来他才听清,游客都在议论,“这个人为什么要想不开呢?”
“子非鱼,孰知鱼之乐?”他苦笑了一下,有些郁闷。
还有更令他更郁闷的,作为一个浪漫主义大师,其实他的生活一点也不浪漫——基本上靠乞讨过活,说得再难听点,是“到处求包养”。
那些年,他投奔过玉真公主,投奔过贺知章,投奔过宋若思,也投奔过永王李璘……
他认真与他们交往,为他们写诗,但最终却都没有什么好结果。
他天生就是潦倒的命。
六
离开宫廷后,他多次到金陵、宣城、秋浦、南陵等地游玩。
公元754年,他连最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,只好从金陵(今南京)赶到安徽当涂,投奔叔父李冰阳。
李冰阳是唐朝数一数二的文学编辑,培养过很多青年作家。
同时,他也是当时最著名的篆刻家,作品以“瘦劲”见长。
有多著名呢?颜真卿经常找他研究篆刻,求他把作品刻到石头上去。他发明了铁线描,后来宋徽宗开创铁线画派,也得益于他的启发。
李白在叔父家一住就是几个月,有些不好意思,就为叔父写诗,戴高帽。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——
《献从叔当涂宰阳冰》
吾家有季父,杰出圣代英。
虽无三台位,不借四豪名。
……
在这首诗的后半部分,他以鸟相比,透露了自己的不如意。
小子别金陵,来时白下亭。
群凤怜客鸟,差池相哀鸣。
各拔五色毛,意重泰山轻。
赠微所费广,斗水浇长鲸。
大意是,我生活很艰苦,朋友们都捐钱帮助我,可是杯水车薪啊。
中国历史上,能把悲惨生活形容得这么诗意的,大概也只有李白了。
读完,李阳冰不禁老泪纵横,“我们大唐何其幸运,有你这样的天才,我们大唐又何其不幸,连天才都保护不了。”
“说好的尊重知识,尊重人才呢?”他又加了一句。
“叔父不要担心,”李白掏出一封信晃了晃,“泾县有个叫汪伦的企业家约我去住些时日,也许能给他们写个软广什么的。”
他原本紧蹙的眉头,忽然舒缓了许多。